第365章 抱薪救火(第3页)
京师告急解除,汴京的百姓们开始欢庆,而朝中的忠臣良将却忧心忡忡。种师道深知金军撤退只是暂时的缓兵之计,金国不可能就此甘休。于是,他立即上奏赵桓,请求趁金军渡河之际,分兵追击,给予金人重创。种师道言辞恳切道:「金人初退,士卒懈怠,若我大宋趁其渡河未稳之际猛攻,必能重创敌军。若今日不击,将来必为中国大患!」
然赵桓畏惧金人再度反击,害怕激怒对方,心中踌躇不决,终未敢采纳种师道的建议。御史中丞吕好问亦上书言道:「金人得志,将愈发轻视我大宋,若不趁其疲弱时出击,恐其秋冬之时必举全国之力再来犯我。今日之事,乃我大宋存亡之战机,当速行备战之策。」
赵桓听闻此言,心中虽有不安,但仍未下定决心行动。李纲不忍见宋廷错失良机,遂再度上奏,提议仿效澶渊之役时的策略:「当年澶渊之盟,虽与辽人订立和约,然辽军撤退时,尚有重兵护送,以防其肆行掳掠。今金人撤退虽暂无敌意,但其行军迅速,若无护兵相随,恐仍会生变。臣请遣大军护送,以防万一。」
赵桓此时方觉事态紧迫,遂下令采纳李纲之策,命大军出城护送金军过河,并指示诸将于方便之时伺机进击。宋军将士受命,士气高涨,纷纷踊跃出城追击。然宰相李邦彦见李纲动员城内兵马追击金军,担心局势失控,急忙进谏天子道:「城中空虚,若贸然追击,恐招惹更大灾祸,须速令诸将撤回。」赵桓闻言,心中惧怕,遂急令宋军撤回京城。
宋军将士已然追至邢州、赵州之间,眼看即将赶上金军主力,忽得退兵之命,无不扼腕叹息。再得李纲力争追击时,宋军士卒心神已散,斗志全失。金军得以顺利北撤,不费一兵一卒。
金军北去,京师暂时得以安宁,赵桓随即开始整顿朝纲。他心中深知,此次国难虽暂告一段落,但朝堂内外的问题仍重重。他首先罢黜了畏懦无能的宰相李邦彦,起用张邦昌为太宰门下侍郎,吴敏为少宰中书侍郎。李纲因有功复职,知枢密院。耿南仲升任尚书左丞,李梲为尚书右丞。
朝堂风雨过后,赵桓自以为稳定了局面,然不知更大的危机已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