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童贯回京
宣和七年冬,北风呼啸,金军的铁骑如同一场席卷中原的风暴,西路军围困太原,东路军已经深入河北腹地。宋军节节败退,战况惨烈。作为北宋最高军职,枢密使广阳郡王童贯原本肩负着守城的重任,然而,他面对势不可挡的完颜宗翰两白旗金兵,却在太原门户石岭关岌岌可危时,选择了放弃。他仓皇撤退,带着亲信匆匆向南逃亡。
途经战火肆虐的河北,童贯所见之处皆是一片萧条,原本繁华的村镇,如今已变成废墟,百姓们四处流离,求生无门。昔日身穿金甲,威风凛凛的童贯,此刻也只能裹紧大氅,满心恐慌。他深知,这次的逃亡必将引发朝堂的震动,而他的前途命运,正如这风雪般晦暗不明。
一行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数日后抵达汴京城外。童贯满心疲惫,甚至不敢直接入城。他派人先行通报,希望通过贿赂部分朝臣,为自己铺好后路。然而,这次他错估了形势。
朝廷内外早已沸腾,尤其是在得知童贯弃守太原、逃回京师的消息后,群情激愤。有人认为这是典型的临阵脱逃,有人则暗暗为自己曾经依附童贯而忧心。更让众人震惊的是,金军的步伐正逼近汴梁,而大宋最高的军事统帅,竟然不战而逃,这无疑是对朝廷的莫大羞辱。
童贯被迫走上朝堂,面对赵佶时,他试图掩盖自己的失败。他跪伏在大殿中央,声泪俱下地说:「陛下,奴婢并非贪生怕死,实在是太原兵力不足,金军势大,奴婢迫不得已才暂时撤退。还望陛下明鉴,奴婢愿即刻整兵回师,与金军决一死战!」
然而,他的哭诉没有打动赵佶。此前与方梦华的会晤,已经让赵佶对童贯心生不满,再加上此番溃逃,更让赵佶怒不可遏。他冷冷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童贯,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这个曾经依仗权势的宦官,终将为他的失职付出代价。
就在童贯归京的同日,金国使者王介儒带着金朝的诏书与威胁,走上了北宋的朝堂。
王介儒,作为金国汉军旗的大学士,饱读诗书,深谙两国关系中的权谋之道。他此番出使,肩负着金朝上层的严令,要在言辞中震慑宋廷,迫使赵佶就范。在朝堂之上,王介儒神色从容,目光中透着一股傲然的气势,仿佛他所代表的金国已经注定主宰北方的命运。
他站在大殿中央,先是向赵佶行礼,但那礼仪中透着明显的敷衍。他高声宣读金朝的诏书:「宋主赵佶继位无道,缺乏天命,非正统继承。汝虽为天子,然无德无功,偏安一隅,实不配承天下之位。今上国以仁德为怀,代天行道,吊民伐罪,特来征伐,欲还世间以清明。」
赵佶听到这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虽是天子,但自知在继位问题上存有争议,尤其是面对金朝如此赤裸裸的指责,他一时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