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西洋湖边

第301章 真相与命门(第2页)

 赵佶只觉得胸口猛然一阵压迫感,他紧咬着牙关,脑海中浮现出童贯一次次在朝堂上对自己汇报战况时那自信的神情。童贯告诉他,宋军的大捷,终于让金人出手,拿下了整个「燕云十六州」,让大宋光复失地。赵佶当时兴奋不已,甚至将童贯封王,以示奖赏。 

 可现在,方梦华的言辞却像一把利剑,直接戳破了他多年坚守的虚假幻想。燕山府,山前七州,那不过是用巨额财富从金人手中「买回」的,而非他以为的「收复失地」。至于他一厢情愿的「燕云十六州」,更是完全不在盟约范围内。 

 「童贯……童贯竟敢欺君!」赵佶的声音从牙缝里

挤出,愤怒的火焰在他的心底熊熊燃烧。他感觉到自己被愚弄了,被他的臣子们,尤其是童贯和那些奉承之徒愚弄多年。 

 方梦华没有给他太多时间去消化这些事实,冷冷地补充道:「陛下,金国拒绝归还山后七州并非违约。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承诺要归还。而你们宋朝自己把盟约想成了‘燕云十六州’的全境复归,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想罢了。」 

 赵佶的脸色越发苍白,冷汗从额头渗出。他再次意识到,自己被臣子们蒙蔽了多年。这不仅仅是外交上的失败,更是他作为皇帝的巨大耻辱。 

 他眼神空洞地盯着桌上的茶盏,喃喃道:「第二次伐辽……那一战明明是我们打输了……却让童贯来骗朕说是大捷……」他突然猛地拍桌,声音嘶哑,「竟然还封他为王!」 

 他的胸中涌起一股浓浓的屈辱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被骗了,更因为他作为一国之君,居然没有看透自己的臣子对他的欺瞒。即便在北面与辽国交战不利,但他仍然被蒙蔽于所谓的「胜利」中,连封王这种至高的荣誉都轻易赏赐出去,而真正的事实,却是金人代替他们攻下的地盘。 

 方梦华的声音再次响起,打破了他的沉思:「陛下,其实你们与金国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被动的。金朝本就是用武力征服辽国,他们没有义务把全部战果让给你。你们能从金人手里拿回燕山府和山前七州,已经是他们给的面子。」 

 赵佶的双手再次紧紧握住,指节发白。他感到巨大的无力感与羞辱感交织在一起,令他几乎无法呼吸。赵佶再也无力反驳,他意识到眼前的方梦华不仅仅是一个反叛者,她甚至比他这个皇帝更清楚宋朝的局势。她口中的那些真相,一次次刺痛了他内心的自尊,也让他看清了自己的无知与无能。 

 「陛下,你该明白,金朝拒绝归还山后七州,只是他们对宋朝的考验。你们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再讨价还价,而大宋若继续坚持以这种方式应对外敌,将只会自取其辱。」方梦华最后冷冷地总结道。 

 赵佶沉默不语,仿佛一瞬间苍老了许多。他知道,方梦华说得对,但承认这一切,却是他作为皇帝的最大耻辱。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悲凉,仿佛整个天下都在远离他,而他自己,也将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方梦华微微一笑,语气从先前的冷峻转为缓和,像是终于愿意在这个话题上稍稍松一口气。她端起桌上的茶杯,轻啜一口,然后缓缓开口道:「陛下可知道,为何我明教势力在明州、越州、秀州等地能创造出让大宋内地望尘莫及的繁荣景象,并为开封输送大量税赋?这可不是单凭几件新奇器物的巧合。」 

 赵佶虽然疲惫,却依然强打精神,略带戒备地看向她。他明白,眼前这位女人不仅是能打的反贼,更是一个精通治国之道的谋略家。 

 「本座曾借倪文英知府在明州推行了一些改革之法,名为‘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这些可是这几年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方梦华稍作停顿,看着赵佶若有所思的神色,继续说道。 

 赵佶眉头一皱,他隐约听说过这些名词,但从未深入了解其真义。毕竟,税收问题向来是朝廷事务,而他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诗画、园林、以及他那些奢侈的喜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