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海州博弈(第2页)
「陛下,臣有一奏,江南局势已到了非处理不可之时。」蔡攸声音洪亮,掷地有声。
他稍作停顿,环视朝堂,继续道:「臣近日收到密报,江南之地的女贼方梦华,不仅吞并宋江余部,还第三次攻取海州,并在秀州设立商行,发行所谓的股票与银钞。此等商贾行为,非但扰乱地方经济,更有违国法!」
此言一出,朝中顿时一片哗然。许多官员对「银行」和「钞票」这些新兴事物感到陌生,但蔡攸巧妙地将方梦华的经济行为定性为「扰乱经济」和「违背国法」,使得奏疏立刻引起众人的关注。
「蔡卿,江南的形势果真如此严峻?」赵佶眉头微皱,摆弄着手中的笔。
蔡攸再次躬身,回道:「回陛下,臣已仔细查明。方梦华利用商行垄断江南部分地区的票号,并以低息贷款吸引百姓,与民争利(破坏当地大户的高利贷运作),已严重侵犯士绅利益。更有消息指出,她暗中鼓动民间反抗朝廷,试图借此壮大反贼势力。」
蔡攸话音刚落,朝中
的重臣吏部尚书李邦彦出列发声:「陛下,臣以为,江南之事需慎重处理。虽然方妖女势力不容小觑,但当前国内的首要威胁乃是北方金兵南下。江南之事可稍作迟缓,以免我大宋陷于两线作战的困境。」
李邦彦的发言引来了部分朝臣的点头。北疆局势日益严峻,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朝廷都不可分散。然而,对江南的讨论还未结束。
随后,国子监祭酒顾文缓步上前,手持奏本,朗声道:「陛下,臣另有一事启奏。秀州知府袁正,纵容明教海贼势力在秀州一带进行非法商业活动,甚至设立钱庄,搅动地方经济,使得当地士绅大户怨声载道。此人与女贼方梦华暗通款曲,行迹可疑,应予重办!」
顾文的弹劾不仅针对方梦华,还把矛头直指秀州知府袁正。袁正虽是仁宗朝大儒袁毂的庶出孙子,但这段过往并未掩盖他曾落草为寇的历史。如今,顾文此番弹劾,无疑是将袁正与明教绑在了一起,直指袁正包庇反贼。
赵佶听罢,神色凝重,随即问道:「袁正此人,竟与方梦华暗通?若情况属实,当严惩不贷!」
蔡攸心中暗喜,顾文的弹劾正中下怀。他知道,此事不仅能打击江南的明教势力,还能清除在江南官场中与方梦华勾结的潜在势力。
然而,这时,礼部尚书白时中站了出来。他一向以稳重著称,今日却突然出声:「陛下,臣以为,袁正之事恐非那般简单。江南之地,与我大宋的财税来源息息相关。若因一时之激,断然处理秀州知府,恐会引起地方更大的动荡。」
白时中的话提醒了赵佶,江南自古以富饶著称,是大宋国库的重要支柱。袁正虽有嫌疑,但其管理下的秀州贸易繁荣,征税稳定,若轻易撤换,可能影响江南经济。
蔡攸见情势发展不利,立即补充道:「陛下,臣以为,江南明教势力不可任其坐大。方梦华正以商会、票号等手段渗透地方,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土匪,而是试图建立与朝廷抗衡的经济基础。她甚至敢在秀州发行所谓的银钞,明显是要挑战朝廷权威!」
赵佶眉头紧皱,心中犹豫不决。朝堂上的辩论声渐次升高,两派意见对峙不下。
最终,蔡攸心中已有定计。他上前一步,恭敬地对赵佶奏道:「陛下,江南之事固然不容忽视,但北方金兵压境,乃国之大患。臣以为,当前宜以北疆为重,江南之事可缓缓图之。若能派遣一支非主力禁军前往江南,谭稹公公挂帅,臣愿亲自监军,进行一次适度的清剿,稳定局势即可。主力禁军仍应集中于北方,以应对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