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宝鉴管甚
第2196章 《千里江山图》
“林熙且慢走······”
听到安玉田的话,林熙投去好奇的目光。
安玉田起身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林兄赠我大礼,我应当回礼一件,请林兄不要推辞,觉得寒酸······”
安玉田出自大家族,礼数无可挑剔,林熙也不敢怠慢,欣然接受:“不知是什么回礼······”
安玉田走到书桌左侧的博古架上,取下一幅画轴,到林熙面前缓缓展开,温润的笑道:“一副《千里江山图》,不成敬意,请林兄笑纳······”
林熙顿时错愕难言,满目惊讶:“什么?这是《千里江山图》······”
据林熙所知,《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主要取景于庐山和鄱阳湖,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
历代收藏夹评论,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具展翅翱翔之态。
作者王希孟是当之无愧的天才,他曾是北宋政和年间宫廷绘画教育机构——画院的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翰林院图画局,初未甚工。
当时,宋徽宗赵佶是图画院的老师,其慧眼独具,称他是“孺子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后,艺精进。
徽宗政和三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时年一十八岁,可惜不久之后,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这幅传世名画的创作背景,更是相当深渊: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朝野内外形成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
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迅速崛起,但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只能将富国强兵,以及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