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宝鉴管甚
第1444章 青铜酒器(第2页)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古人以为,酒是天上“酒星”所造,《周礼》中曾详细记述,“酒旗星”的存在,而在我国文学史上,关于上天早酒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曹操与论酒禁书》中有过“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被誉为“鬼才”的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佳作。
然而从古至今,人们更愿意相信,酒是酒圣杜康所造,而并非是上天造酒,传说中,杜康将粗糙的秫米团,放在老桑树的树洞里,再把曲粉放进树洞里,数日后,树洞里传出香气,杜康查探后发现,秫米团上飘着浓浓的汁液,品尝后滋味美妙,于是“酒”就诞生了。
无论上天造酒,还是杜康造酒,都是酒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来盛酒的器皿,尤其是青铜器皿,同样是源远流长。
据历史文献记载,谷类酿成酒始于殷,青铜酒器也盛行于此,衍生出诸多种类。
商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美轮美奂,周代饮酒风气,虽不如商代,但是对于酒器,基本沿袭了商代风格,并出现了制作酒具的“梓人”,并对酒器作出明确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台上这九件青铜酒器,应该就是梓人做造,共一套九件,分为一件温酒器青铜爵,三件饮酒器青铜觚,两件盛酒器青铜壶,两件挹酒器青铜斗,一件承尊器青铜禁。
先看那青铜爵,曾流行于夏商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造型为圆腹,一侧口部前端有流,后部有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
古人以为,酒是天上“酒星”所造,《周礼》中曾详细记述,“酒旗星”的存在,而在我国文学史上,关于上天早酒的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曹操与论酒禁书》中有过“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被誉为“鬼才”的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佳作。
然而从古至今,人们更愿意相信,酒是酒圣杜康所造,而并非是上天造酒,传说中,杜康将粗糙的秫米团,放在老桑树的树洞里,再把曲粉放进树洞里,数日后,树洞里传出香气,杜康查探后发现,秫米团上飘着浓浓的汁液,品尝后滋味美妙,于是“酒”就诞生了。
无论上天造酒,还是杜康造酒,都是酒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来盛酒的器皿,尤其是青铜器皿,同样是源远流长。
据历史文献记载,谷类酿成酒始于殷,青铜酒器也盛行于此,衍生出诸多种类。
商代的青铜酒器,形制丰富多样、造型独具匠心、美轮美奂,周代饮酒风气,虽不如商代,但是对于酒器,基本沿袭了商代风格,并出现了制作酒具的“梓人”,并对酒器作出明确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台上这九件青铜酒器,应该就是梓人做造,共一套九件,分为一件温酒器青铜爵,三件饮酒器青铜觚,两件盛酒器青铜壶,两件挹酒器青铜斗,一件承尊器青铜禁。
先看那青铜爵,曾流行于夏商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造型为圆腹,一侧口部前端有流,后部有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