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青铜圆鼎(第2页)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文明体制的核心,即所谓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全都与青铜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商周社会又是以严格反映等级制度的规章仪式,即“礼”来维护政治和经济权力,通过祭祀沟通人、神,使人间秩序神圣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礼器的青铜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是贵族和天子主持祭祀必备的器物。

  而在我国的青铜文化中,鼎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同时也是国家权利合法性的来源。

  传说大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铸鼎于荆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诸侯、统治中原的夏王朝的立国标志,而“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则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兴替,九鼎也随之易手。

  到了周代,“礼”制度更加完善,形成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使用规定,以此来象征王权和地位等级,统治者也往往举国之力铸造大鼎,正如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所言:“青铜鼎便是政治和权力”。

  关于青铜鼎的典故,无疑是“问鼎天下”最具信服力: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却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

  由此看来,楚庄王问鼎的本意,大有取周朝天下而代之的想法,结果却遭到周定王使者王孙满的严词斥责,所以后来便把觊觎和图谋篡位的行为叫做“问鼎”,即便是现代社会,国人心中仍然有鼎的崇拜意识,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

  值得一说的是,鼎还是我国文明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从那些出土的商代大铜鼎,也确凿证明我国早在商代就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再比如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则全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而且在这些出土物的青铜鼎上,还有铭文记载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并通过铭文的方式,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后世,形成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让青铜鼎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