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古钱币的传承来历(第3页)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流行有四种货币形式: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完全统一了币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古代圆形的铜钱,中间都会有一方孔,象征天圆地方,自西汉以来,匈奴、金等少数民族为了与中原进行商贸往来,也依汉制铸造铜币,并持续长达两千多年,对古代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且深深熔铸在人类文明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中,产生了众多形象鲜明的词汇。

  在古玩界,钱币的收藏和鉴定是一个规模庞大的门类,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并雅称钱币为“泉”,或戏称为“孔方兄”,它不但是一种具有浓厚历史性、连贯性、表现性和实用性的文化遗产,还因为其品类繁多,进而体现出我国数千年的货币史、经济史、金石艺术史、铸造史等,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增值功能,并因此并誉为人类收藏史上的“第一藏”。

  也正是因为古钱币重要的价值,我国政府规定,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前的古钱币属于文物,禁止出口。

  而古钱币的收藏可谓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古钱币就开始成为文人雅士的玩赏之物,又到清末民初时,古钱币收藏队伍已形成规模,不但产生了许多收藏大家和专门经营者,还出现了一此专业书刊和民间组织。

  在20世纪中期,我国各级博物馆就已经开始收藏古钱币,民间收藏团体也在不断增加,却尚未形成大规模,随着之后长达十年的社会动荡,使得许多珍贵的古钱币被毁坏,收藏队伍也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