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2页)
虽有满腹狐疑,但此刻却无暇细思,毕竟眼前的危急才是现实最为紧迫之事。
此番松锦大战,既是大明与清国之间的生死之战,又何尝不是他洪承畴的生死之战?
甭管他此前做了何等大事,又或是立下了怎样惊世之奇功,如今,他的身后之名确只在今日这辽东战局之上!
此战若能侥幸得胜,他洪承畴将来不说拜相入阁,就是以文臣封拜侯伯爵位,亦不是不可能之事。
但若松锦之战溃败,致使辽东军事崩坏,莫再说什么拜相封侯,就算是他此前功名,他的性命,他的家族等等这些能否保全,都是未知了。
…………
李辅明虽也是一镇总兵官,但却因正处于待罪自赎的时候,其麾下兵马只有屈屈五千之数,这其中可称强兵者更只有两千骑兵,余下皆是步卒,且装备也不够精良齐备。
而他所面对的可是清军中的精锐,乃是一部千余的巴牙喇,其统帅更是清国武勋王扬古利次子,清国一等超品公爵,内大臣舒穆禄·塔瞻。
塔瞻本是领着这一千清国的巴牙喇勇士,隐伏于石门山中间一处凹地,准备伺机支援东石门或是西石门,乃睿亲王多尔衮暗藏的一支精锐。
只因西石门的战事,早于东石门那边而起,多尔衮才毅然决断令塔瞻不再隐伏,而领军突击作为后军的李辅明所部。
虽是以一千对战三千明军,塔瞻也是毫无惧意,他将麾下兵马分为三部,只以一部不断冲突山西总兵李辅明的军阵,而留两部作为预备队,用以防备李辅明麾下那两千骑兵的突袭。
李辅明所部山西兵马虽多达五千,却也只是勉强支撑,只因畏惧军法,又想要图功自赎,这才苦战不退,更别提突破塔瞻的阻隔,前去救援杨国柱。
既是如此,他麾下的山西兵马也是损伤颇重,毕竟是与鞑贼中的巴牙喇精锐对战,更何况他的军中又不太重视火器,虽也有些铳炮,却破旧非常,并不犀利。
而作为鞑贼中最精锐的巴牙喇来说,却又个个英勇善战,骑射步射也是皆精,就连他们军中的马甲精锐都望尘莫及,更别提李辅明的部下。
更为要命的是,面对一个塔瞻的千骑巴牙喇就已勉力支撑,战到半途,清军固山额真准塔又领一千正白旗的鞑贼前来增援。
就这样厮杀了一个时辰,李辅明麾下将士就死伤近千人之多,却只杀死杀伤清军百余人而已,虽说李辅明军中死伤多是那些步卒,且死少伤多,但这一比十的伤亡比,也是堪称惊人!
正在李辅明感到乏力无助之时,一溜烟尘在山道的东侧丘陵下腾起,自南向北滚滚往前翻动,好似一条旱龙搅起无尽的沙土,遮天蔽日。
…………
张诚策马在前,张成芳和张金泰紧紧随扈在他的身侧,身后是两队孩儿兵,左右则是骑营与虎卫营的精骑护卫。
他虽心忧杨国柱、郭英贤等人安危,但也不敢用力抽打胯下战马,使之发力狂奔,毕竟战马最好的状态只有两个用处。
一是沙场争锋,二则是夺路奔逃!
张诚领众骑士们只是快步疾行,但他麾下精骑也多有一人双骑,虽骑士不足三千之数,战马却有近四千之多,因此其声势也是极大。
宣北军众骑士们追随张诚一路奔策,带起烟尘漫天,远远看见李辅明与清军数千激战,却无停留解救之意。
可张诚心忧杨国柱等人安危,不想在此耽搁,塔瞻与准塔负责截击大明援军,又怎会让他就这样顺利通过。
他们也是与李辅明一样,早早就望见南面烟尘冲天,滚滚而来,二人在阵前简单商议后,准塔便领麾下不足千骑的正白旗清军奔来拦截。
张诚策骑冲在阵前,他看着一里外冲来的虏骑,大声喝道:“传令,重骑突击,虎卫右翼侧击,轻骑左翼侧击,冲破敌阵,一往无前。”
“杀!”
“杀…杀…杀……”张诚接令后便即告退,他大步流星奔回本部军阵之前,张广达等诸将早已做好了出击的准备,都聚在阵前相候。“大帅,督臣如何说?可有命我等出击?”张广达一见张诚回来,就急切问着。
张诚却是不发一言,他神情肃然的望着诸将,良久,才沉声道:“督臣有令,命我宣北军出击西石门,解救被鞑贼围攻的杨镇帅,若事有可为,当一举攻破西石门,直进锦州城下。”
他说到此处,突然停了下来,双目眼神凝重的看着诸将,又道:“尔等要知道,我军兵势虽比鞑贼为众,然战力却未必真就强于鞑贼。
如此战顺利,各军皆奋勇,可若战事遇阻,又或突生变故,只要稍显颓势,恐军心涣散,各将帅麾下军马士气不再,无心恋战,便要自寻生路。
因此,今番出战,我军只可凭自家实力与奴一战,不可寄望于援军,各部皆要严守军令,切切不可轻敌冒进,使鞑贼有机可乘,乱我大军阵脚。”
“喏!”诸将个个神情凝重,齐声唱喏。
“各将听令。”张诚喝道。
众将闻言皆挺身肃立,精心细听,生怕有所遗漏。
张诚神情严肃的扫视诸将一番,才道:“虎卫、骑营随我出战,沿左侧山岭直冲过鞑贼防线,搜寻杨镇帅所在。”
张广达、林芳平齐声唱喏接令。
张诚又道:“魏知策,车营辎车两部留守大营,只以战车两部出战,沿山道步步为营,向西石门进军。”
魏知策也是大声应诺。
登封营主将李际遇一脸惶急,他见张诚已点了三营主将出战,生怕把自己遗忘而留守营寨,可他却又不敢主动请缨,只眼巴巴的望着张诚。
他自受抚以来,初时在心中还有些许不甘,可自打迁移至宣府东路安定下来之后,成为一营主将,才体会到真正的人生。
试想一下,生而为人,谁又是天生愿意为贼呢?
既是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之流,若是原本其赖以谋生的手段仍可维持生计,甚或更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哪個又会甘冒杀头的危险为贼作寇!
而李际遇只是为人仗义,好出头而已,也是被苛捐杂税所逼迫,无力再维持生计,这才聚众揭竿而起,更何况他为贼时日尚浅,手上既未沾满血腥,也远没有养出杀戮成性的脾气。
张诚也正是看中他极重义气这一优点,以及从贼日浅,贼性尚未扎根的缘故,才下了力气将他收入麾下。
“李际遇何在!”
就在李际遇祈盼之时,一声断喝传来,他急忙挺直身板大声接道:“末将在。”
张诚满意的点点头,对他道:“你部登封营虽早已成军,但毕竟未曾经历如此规模之战事,且此前更未与鞑贼交过手,今次就随魏游击车营一同出战。”
李际遇得知命他出战,难掩满脸兴奋之情,抱拳接令:“喏!”
“杜有为、贺宽,何在?”
“末将在!”
“你二人领中军左右两部将士,随魏游击出战鞑虏。”
“喏!”
张诚的目光又看向总镇抚贺飚,这个人狠话不多的角色,虽然在宣北军中一直都是低调的存在,然却也是不可或缺。
“贺镇抚,营地这边就交给你了。”
张诚看着贺飚对自己重重点头,又接着道:“兵危战凶,何况鞑贼更是凶名素著,我宣北军惟有全力以赴,不可留有余力。
而你负责统带辎车两部兵马,不止留守营盘,更须时刻待命,前线危急,还要贺镇抚率部接应!”
“喏。请大帅放心,贺飚绝不辱命。”
张诚见诸事布置已毕,一双凤眼圆睁,神情坚毅朗声说道:“诸位,现西石门外杨镇帅正与鞑贼激战,依陆续传来的军报,杨镇帅所部已被鞑贼分割围困,情势危急。
我宣北军与镇标营既同为宣镇兵马,本就宣镇一体,自然是危福同当,诸君随本帅出战,定要奋勇向前,拼力与鞑贼鏖战。
但凡有畏怯不前,动我军心者,立刻以军法处置!”
“喏!”
“好了,都回去准备吧,一刻后,全军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