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明蜗牛非牛

第二百二十章 万里长城第一关(第2页)

张诚见陈九皋都来说话,便趁机卖个顺水人情,他道:“好。就依两位哥哥的意思,今晚扎营洋河两岸,好叫将士们早点安歇。”

他说完就叫过张金泰吩咐道:“金泰,去,追上你成芳哥,传令张广达的骑营加速行进,至洋河岸踏勘扎营方位。”

张金泰应诺后便策骑奔去,向东直追张成芳。

…………

符应崇脸上略显尴尬之色,但也是稍纵即逝,他依旧嘻嘻哈哈的与张诚、陈九皋二人又聊成了一片。

张诚一边与他们并辔而进,边行边聊,却在心中暗叹,每到一個朝代的末期,那些个勋贵与军功后代子孙们,最后都会像清末的八旗子弟一般。

看看现在辽东的建奴,其正处于崛起之时,是何等的武勇精强,可是等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又是何等的德性与窝囊?

这个问题难道就真的是无解吗?

谷伆张诚不由得陷入了阵阵的深思之中!

申时才过,大军便赶至洋河畔扎下了营盘,这里取水方便,张诚与陈九皋商议后,便传令诸军皆要烧水,好好洗漱一番,以解连日行军赶路的疲劳。

…………

崇祯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张诚与陈九皋领大军到达山海关外,过了山海关,那就是关外辽东的苦寒之地了。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闾关,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这里是大明长城东端的起点,其与镇北台、嘉峪关合称“长城三大名关”,更有“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城周长超过九里有余,直接与长城相连,既以城为关,城高近五丈,厚达两丈有余,开有四座城门。

其东为“镇东门”,西为“迎恩门”,南为“望洋门”,北为“威远门”,四门均建有城楼和瓮城,此外还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与角楼,镇东门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