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木星的开发进程

 火星基地的成功如同一声号角,宣告着人类对太阳系的征服正式进入狂飙时代。 

 红龙协会的星际舰队在木星轨道上投下数百枚银色光点,那是携带着先行者文明科技的量子锚点。 

 这些光点在几秒钟内膨胀成直径千米的六边形平台,六边形平台闪烁着蓝光的巨型结构穿透木星大气,开始在这颗气态巨行星表面编织人类文明的蛛网。 

 “三十七号压力舱数据异常!” 

 欧罗巴冰层下方五公里处的勘探站里,工程师王铜盯着全息屏幕上跳动的参数半晌之后才在通讯器里面出声。 

 透过观察窗能看到深海作业机甲正被蓝海星带回的量子珊瑚包裹——这些生物工程造物此刻正疯狂吸收木卫二冰下海洋的能量,木卫二冰面之下的成分较为复杂,想要在这边发展的话必须要从头处理掉。 

 控制台突然被淡蓝色的液态金属覆盖,红龙协会负责木星基地的总工程师周臣深的全息影像从中浮现:“启动相位共振,这些珊瑚在适应木星辐射环境。” 

 他手指轻点,王铜面前的屏幕顿时展开数百层拓扑模型,“激活火星基地的大气稳定模块,准备建立永久性锚点。” 

 红龙协会之前已经在起源星的附属系外行星蓝海星获取了活体建筑技术,因此对于他们母星所在的太阳系中的木星来说正好适用——此刻纳米机械群正化作流淌在基地外壁的液态金属,这些纳米机械群能在零下300c的冰海中自主修复裂缝,更在木星磁场中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 

 当第一波辐射风暴来袭时,液态金属竟自行构筑出类似地球极光的防护网,将高能粒子流转化为基地能源,这种几乎是堪称科学奇迹的操作在数十年前完全是科幻作品里面才会出现的场景,眼下却是实打实的出现在了常用的科技建设中。 

 红龙协会的科技进步在此刻彰显无遗。 

 王铜立刻表示按照命令来,在木星这边红龙协会准备建造一个永固性的基地,整个规格毫无疑问是要比火星基地大得多的,毕竟木星整个星球的大小也不是火星那般,加上星球本身成分复杂,基地不建设的更大一些,很多问题尚且无法处理。 

 几日前,木星轨道上的十二座戴森云收集器便已经组成璀璨星环,这每座直径三十公里的六边形平台昼夜不息的疯狂虹吸木星大气中的氢氦元素。 

 这些气体通过“引力虹桥”装置被压缩成肉眼可见的能源洪流,如同十二条蓝色巨龙盘踞在木星赤道上空。 

 “能量输出达到设计值的80%!” 

 火星指挥中心里,周臣深看着全息投影中翻涌的能源数据,虹桥中央的幽蓝光球正将木星的狂暴能量转化为可控能源,通过传输网络输送到太阳系内的火星基地甚至是月球以及地球。 

 虹桥监控画面猛然闪过一个异常波动,某种黑色结晶从能源流中析出,炎黄人工智能系统立即启动应急协议:“检测到高压结晶物,自动启用采矿协议。” 

 只见液态金属从收集器表面涌出,瞬间将危险物质包裹成银色琥珀,抛向木星深处的熔融核心。 

 之前看似危机的状况瞬间被处理干净,而当戴森云环稳定运转后,红龙协会亮出了真正的底牌——从蓝海星深海打捞的“利维坦”骨架此时已经被改造成五十公里长的机械巨鲸,这头钢铁巨兽表皮覆盖着量子珊瑚与液态金属的共生体,十二组等离子推进器在木星大气中划出耀眼的航迹。 

 这玩意实际上也是一座气态的处理平台。 

 “这是人类史上首个气态行星工业平台。” 

 周臣深抚摸着指挥台上游动的液态金属模型,那玩意赫然是一个小型的利维坦金属模型。 

 周臣深朝着身边的那个摄影师出声道:“它每小时可以提炼十万吨液态金属氢,同时生产三千吨氦-3燃料,要知道按照十年前的计算,100吨氦-3就够人类一年发电使用,而现在我们每小时可以提取三千吨。” 

 他微笑着娓娓道来:“这代表着我们每小时可以抽取出来人类三十年来的用电所需材料,当然了,这些东西多数时间并不是和你们所想的那样用到发电设施当中去,而是多数都被当做是我们开发舰队的燃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