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军功制。(第2页)
李安刻意在舆论二字上加重了音量。“舆论.报纸”小皇帝低声呢喃着,不消片刻时间,双眼渐渐明亮起来。不怪她身为帝王却意识不到这些,实则是她完全统领朝纲的时间不久,又有各种危机接踵而至,只是应对那些便已身心俱疲了,又何谈其他不过,就算她自己没有亲历过太多事,但每日所处理的那些朝政与历朝历代的文献也足够增长见闻了。她很快也便意识到报纸所能带来的益处与之相比,李安也只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知晓如何快速扭转一国风气。“此前,庆国进犯我朝在先,庆帝所给出的那些动兵理由可是站不住脚的,战后因此而损失掺重那也纯属自找。之后,就算是我朝出兵复仇那也是师出有名、占据大义。” “虽说民为水、君为舟,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但国朝对外开疆扩土的战略方向亦是滚滚大势,又岂是人力所能阻挡的”大争之世,不争则死!这是有着野心的两位帝王同存于世所必然会产生的结局!李安始终未曾将目光从二者身上偏移,语气也十分坚定:“创办报纸,效仿南庆,就以东、西二厂牵头辖制,务必要传至全国,扭转所有百姓的思想!至于其中的内容如何,是否添油加醋本宫不会过问.”“本宫要的,就是在开战之际,国内没有旁的任何声音存在!”“你二人可能办到”曹正淳二人脸色肃然,亦不敢多问细节,保持着平静之态拱手应道:“必不负娘娘所托!”“可若是有不怕死的文人跳出来反对呢只需要一人发声,便会有无数安于现状只想着维持固有权势的世家大族跟着反对”又一个问题被抛出,小皇帝好奇问道,“须知,此行使团回京,不出意外的话师公便会.届时可是无人能压下这些声音!真到了那时,朝廷动荡事小,就恐国内其他州郡生乱.”“违抗皇命、影响军心之人,自然便要杀了!不然朝中设立东厂西厂为何摆着好看吗”李安不屑冷笑一声:“有些人见识太少却还妄谈天下,抱着那老一套的东西就以为能治国能圣王天下.他们虽没做过不法之事,但该被淘汰的东西还是早些进入历史的垃圾堆中才是”“跳出一人便让小田子杀一人,跳出一个世家便让西厂灭掉一个世家!”“本宫倒是想看看,都有谁不自量力胆敢螳臂当车!”李安缓缓倒上一杯茶水,好像这些液体便是那些老顽固一般,虽然还有着余温,但很快便会失去温度转而发凉。举杯将其一饮而尽。他又说道:“用报纸可扭转民意;用刀子可杀得反对的顽固胆寒。可军中忧惧避战之心若想彻底解决,一则可加强训练增多实战来养出血性勇气,二则,却是需要改变军中制度才可!”今日这永安殿中,皇后的新奇想法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都快让几人应接不暇了。可这军中制度由来已久,自古皆然,又如何能够轻易改变呢若是有着成效往好的方面发展倒还罢了,可要是改得不好,那战力真得一泻千里,短时间内再起不能了。小皇帝轻声问道:“不知皇后说的是哪一方面需要改进别看军队的用途简单,只为战事而生,但所覆盖的方面也是很广的。”闻言,李安微微勾起嘴角,没有丝毫犹豫的说出两个字来:“军功!”“我打算改革军功制度,施行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提高军队战斗力、鼓励全军士气、奖励杀敌求胜的士卒彻底打开他们向上的通道!”“具体的爵位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总而言之,不像先前那般看资历、论出身,只凭战场所获的军功晋升!”这便是秦朝时期的制度了,对于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作用不可谓不大。为奖励军功,不论出身门第,一律按照其所立军功的大小接受赏赐。即便是士族子弟亦或是皇室宗亲都是如此,未立军功者不得拥有爵位,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殿内在李安的述说中慢慢安静下来。越听战豆豆就越是心惊,她虽能看得见这项制度所带来的好处,但更能看到这背后的隐忧。待李安说完后,她不由惊呼道:“若是如此施行下去,军中的士卒岂不是全成了好战之士,为了军功,怕都会陷入疯狂吧!”“陛下,这些都是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只有如此,才能一扫之前的软弱,激发起他们的血勇来!”李安无奈地解释道:“此举虽然过于偏激,但也是基于国内的民生、经济、政治、军事、社会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需要而考虑的!等我带回来的粮种与耕种用具普及全国后,粮食将不再是问题到了那时,人人都能吃饱饭不用担心会被饿死。”“这些本是好事,可当人人都能吃饱时,必然就会有着更多的述求产生!”“届时,读书的人将会大量增多,他们会想着通过科举入仕来改变自身的阶层与社会地位,可朝中哪儿需要那么多的文臣呢就是再打下一倍大齐的土地也
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