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你敢立军令状吗?(二合一)(第2页)
李野笑容不减,嘲讽的道:“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就是我把肥水引到你们那边,你们也接不住呢?”
老谭眉毛一竖,大声说道:“我们怎么接不住?我五几年开始生产汽车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呢?我们接不住,他们山沟里的小厂子就接得住?”
“好,既然你说能接得住,我就问你几个问题。”
李野凌厉的质问道:“一分厂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就通过销售部对总厂的1041汽车做出了生产要求,
现在半年多过去了,总厂1041的良品率比一分厂的良品率低百分之四十七,用户投诉率高了一点五倍,人均产量更是低了百分之一百六,你们怎么解释?”
“.”
老谭的脸色一红,诺诺了几秒钟,嘴硬的辩解道:“任何事情总得有个适应过程,你不能拿一分厂的生产指标来要求总厂”
“是吗?”
李野呵呵一笑,转身对着王金羽道:“王金羽,等你们厂合并加入我们之后,我最多只给你四个月的时间,
如果四个月之后你们的良品率和人均产量不能达标,我就撤你的职,你接受吗?”
王金羽愣了愣,然后满脸坚毅的说道:“请厂长放心,如果四个月不达标,我自己引咎辞职,绝无怨言。”
李野再次转身,伸出手指头指着老谭:“你们看清楚区别了吗?你们这些人,有哪一个有这份担当?
你们这些人,有哪一个敢承担这个责任?你们这些人,有谁能接得住这一田的肥水?
是你吗?是你吗?还是你?”
李野说一句“是你吗”,就用手指头戳向一个人,
等说到最后“还是你”的时候,手指头直接戳在了牛红章的鼻子上。
在平时,李野这么做肯定是不合适的,但这会儿,他不是顺手了吗?
牛红章的鼻子都气歪了。
他在单位内混了这么多年,哪里还看不出来李野的伎俩?
李野看似是在指责总厂的人没担当,其实是在寻求“指挥权”。
完完整整的指挥权。
等到两家单位合并之后,王金羽就是李野属下的干部,李野对他可以做出“指哪打哪”的要求,这是制度的必然。
但是你现在用手指着我的鼻子干什么?
【你一个科级干部,难道还想要指挥我?】
老谭也怒了,对着李野就呼喝道:“真是笑话,你凭什么让我们负责人,你一分厂凭什么给总厂定标准?”
李野摊了摊手,很好笑的道:“好啊!从明天开始,你们就不要接受一分厂的标准好了,我又没有强迫你们”
“.”
老谭被噎住了。
因为总厂的销售纳入了一分厂的全国网络,这半年来,他的工资都涨了不老少,
现在如果不接受一分厂的售后标准,那么一分厂还愿不愿意“代销”总厂的1041?
三年前老谭鼓动同事不要来一分厂,结果被同事朋友骂了个遍,如果这一次再让大家少发了工资,大家怕不是要都去他家吃饭。
老谭无奈,只能看向了牛红章。
【人家不听群众的意见,你看咋办?】
牛红章能咋办?让你们来,不是跟李野讲道理的,讲道理我不会讲吗?
连闹事都不会,要你们何用?
牛红章气的不行,但还是对李野道:“李野,总厂在顺宜筹建的生产基地工作一直很困难,如果把1041全部交给总厂生产,扩大产能的需求会得到上面的重视,各方面的条件更容易落实.”
李野终于明白了牛红章的算盘。
驻城机动车厂在得到微型卡车的生产权之后,驻城本地肯定在地皮、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
而如果一分厂把订单都给了总厂,让他们手捏两三年都生产不完的订单,上面肯定也会大力支持,而不像现在,连贷款都困难。
而经过三年的努力,1041的市场口碑、占有率都非常高,牛红章的打算可不止是“独家生产”,还想“无损”的接纳已经开拓好的整个市场,算盘珠子可谓是打的真响。
李野看了牛红章片刻,忽然淡笑着说道:“你这个提议不错,就像刚才我说的那样,只要有人敢立军令状,保证可以达到一分厂的各项标准,我李野主动向厂D委会发起提议。”
“.”
牛红章愣了愣,没吱声。
但是旁边的老谭却大义凛然的道:“我敢立军令状。”
“你算老几?”
李野直接转头骂道:“你有承担责任的资格吗?现在总厂的利润率是多少你知道吗?你还有几年就退休了,到时候拍拍屁股回来家看孙子去了,别人要替你擦屁股背锅吗?”
“.”
老谭气的差点儿晕过去。
他是轻汽公司最老的一匹技术工人,徒子徒孙一大帮,所以在厂里的威望很高,
但是他威望再高,也还是工人,承担不起那么大的责任。
引咎辞职,你起码得有职位才行。
而现场这么多人,也就是牛红章有资格立军令状。
但是他却久久没有说话。
因为他知道总厂的利润率,如果失去了一分厂的销售网络支持,总厂的利润率必然下降。
而一分厂现在布满全国的销售网络,是几家单位联合创建的,他牛红章还没有办法直接掌控。
这还不是最草单的,草单的是以总厂一线工人占总人数的比例,是无法达到一分厂的人均生产量的,
大上个月的时候,上面要求牛红章负责精简管理人员,提高一线工人的占比,可这都快两个月了,牛红章一共就精简了七八个软柿子,结果家里的玻璃就被砸了七八回,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所以他希望通过“群众的呼声”,让总厂拿到1041全部生产任务,然后学习一分厂扩建增产,招收大量年轻人参加工作,也是为了提高一线工人的占比。
但他还是不敢立这个军令状,因为他浮浮沉沉几十年,深知一条铁律——要想屹立不倒,就只能要成绩,绝不担风险。
“李野,你没有资格让别人立军令状,这一次的群众意见,我会向上汇报的,希望你为了大局着想,做出最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