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治理的问题(第3页)

 特纳安排来的传教士,在番禺传教,其实一直取不得进展。 

 除了锦衣卫的压制,还因为中西方文化的隔阂。 

 他们想要传教成功,短时间之内,几乎不可能。 

 文化层面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传教士的做法 

 不可取。” 

 季文靖又道:“想要把文化传出去,让他们学习儒学,忠君爱国,单靠给他们恩惠,还是远远不够,需要用政治上的手段,你回去好好想一想,编户齐民,政教合一等。” 

 李景隆听了,好奇地说道:“编户齐民有点难做到,吐蕃内部的部落很多,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和草原上的差不多,至于政教合一,你还打算,利用密宗?” 

 季文靖解释道:“他们的部落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事实,但我们先把朵甘思宣慰司的做好,一旦我们大明的商品和粮食流入,能减少部分为生计不得不迁徙流动的部落。” 

 停顿了下,他补充道:“至于政教合一,不是密宗,是我们的儒学。” 

 “将来殿下,肯定会安排流官进来。” 

 “儒学和政治的关系,这是我们所想的合一,不是曹国公你想的那样。” 

 “简单概括,就是科举。” 

 “也和我们处理高丽的手段差不多。” 

 “先是宣扬大明的繁华,让吐蕃人心生向往,再告诉他们,学习儒学,就能去大明当官,体会大明的繁华。” 

 “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具体怎么做,我们还没细化想下去,但这个得和我们的学院配合一起用。” 

 季文靖这些想法,都是离开之前,和朱炫讨论出来的。 

 “我北上前,殿下还给了我一个词。” 

 “叫做金瓶擎签。” 

 “内容也很丰富,但是能不能配合来用,暂时有待验证,不过殿下提出的想法,有时候真的很管用,也很特别。” 

 季文靖又道。 

 李景隆听得糊里糊涂,不是很懂。 

 郑光乘听了,赶紧把季文靖的话,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面,这些都是难得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