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贼夺鹿侯

第628章 你去把刘承宗除掉

鼠疫当前。

 

两个大营移驻潼关,让咸阳的刘狮子越发暴躁。

 

他恨不得把眼珠子抠出来,让秃鹫叼着飞到潼关上空,亲眼盯着那边的情况。

 

但元帅军主力东移,西安府有人比他更紧张。

 

这个人就是府城里蹲着的陈奇瑜。

 

但还是有个人趁乱跳进渭河,一路东躲西藏,将陈奇瑜的口信送达目的地,韩城。

 

而左懋第能在韩城像个战神,一方面是确实有本事。

 

另一方面则是第一天到韩城,还没交接公务就带人御敌,使他在韩城取得无与伦比的民心。

 

偏偏这就是刘承宗信里最诡异的地方了。

 

大元帅写信一向不拿别人当外人,张嘴就夸他这几年干得好。

 

崇祯七年,流寇又来了,他继续戎装上阵继续打,乘胜追击一百二十里。

 

万历亲政以后,大明基层进入无政府时代,水利失修、乱砍乱伐、胡乱开矿,发生瘟疫的频率急剧增加。

 

最终引发刘承宗作为崇祯年间正统明军的被动技能,葫芦娃救爷爷。

 

然后督促他继续练兵备寇,以防战争带来的溃兵盗匪扰乱治安,同时还要防范山西的瘟疫,继续保境安民。

 

更别说陈奇瑜是山西人,山西因为地形复杂、靠近塞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就算风调雨顺,也基本上十年二十年就要闹个瘟疫。

 

后年再不征,朝廷就把你调走了,调走了换个人干不好,这座城还是我的。

 

所以他对瘟疫有很深刻的认识,很轻易就得出所谓的瘟疫,肯定是刘承宗的缓兵之计。

 

那刚好是元帅军围城营地最松懈的时候,刘承宗还在城外,但他正打算次日启程前往咸阳主持收集物资,而负责围城的王文秀,则在帅帐里听刘承宗说了半宿的围城要点、防备瘟疫之类的事。

 

他脑瓜子都快想炸了,也不明白东边到底有什么好玩意儿?

 

值得一万甲骑拽着炮,甚至带着火箭车跑过去,更有渭河南北的一艘艘小船和一架架羊皮牛皮筏子往来运送物资。

 

陈奇瑜二十岁的时候,家乡就闹过白喉,明代叫喉痹,传染得极为厉害。

 

说实话本来他对这个闪过脑海的猜想,也是将信将疑,直到刘承宗派人在城下喊话,说东边闹了瘟疫,他才确定——肯定是皇上增兵了!

 

这年头谁没见过瘟疫啊?

 

他是进士嘛,读过的书多,脑筋转得还快,骂人很牛的。

 

左懋第看完信,脑瓜子嗡嗡响。

 

当时他脑子里就蹦出一堆骂人的词儿。

 

瘟神可不怕你的铁马刀枪。

 

一仗没打,城外就像要撤围了一样,虽然围城的壕沟还在挖,但铸炮的人都少了六成,更别说围困的军队了。

 

另一方面,眼下对元帅府来说最重要的是拦住瘟疫,不让其在陕西扩散,其次则是攻陷西安府城。

 

只不过刘狮子也想不到,他随手一步闲棋,倒真令左懋第面对陈奇瑜号召其起兵的信,产生动摇。

 

刘狮子当然不是小丑一样的自大狂,他只是有一套自己的战争逻辑。

 

这种对局势的错误判断,让陈奇瑜发了疯地想联系外界,并很快付诸行动。

 

崇祯五年,流贼被他防守击退后跑到山里立寨子,左懋第寻思贼在山里,百姓就不敢在郊外种地,便组建十一路民壮,带兵进山进剿,一直把他们打出韩城,打过黄河,打进山西。

 

有的人迷迷糊糊就接受了刘承宗的设定。

 

没有组织,则没有军队。

 

就算真是见识少的,也听说过瘟疫。

 

左懋第觉得非常荒唐。

 

嘴软心硬,说的都是好话,但意思非常明显,投降?没得谈。

 

最后,最诡异的地方来了。

 

鬼兵嘛,元帅军熟得很,只要有防备,做不到出其不意,就是出多少死多少。

 

即使东边真有瘟疫,刘承宗两个营扑上去有啥用。

 

他是真把韩城当作自己的囊中之物。

 

没办法,西安城里屯驻将近三个卫的旗军,兵粮根本吃不到冬天,他就盼着刘承宗赶紧攻城,这场围困越拖,对城里的明军越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