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认识领导就是好
增加十层楼,用作停车场!
沈婉钧等人均是惊呼。
这有必要要那么多停车场吗?
要知道,这医院和学校的规划,每栋楼,苏念之都预留了5000平方米。
5000平方米,都已经可以打造一所正规小学了。
但是,苏念之在这上面要打造28层,然后还要再加10层作为停车场。
这得停多少车啊?
整个鹏城的车都能停进来吧!
“其实我是觉得还不够。”苏念之却无视众人差异,“一个标准停车位是2.5米乘以5米,也就是12.5平方米,一层5000平方米的土地面积,扣去建筑面积,停车场的通道、出入口、楼梯、电梯、设备间等占用的面积,以及停车位的布局方式等因素,大约能停30-32辆车。十层不过才300-320辆而已。”
300辆,还不够吗?
现在整个村才多少辆车?
四辆车!
陈暮一辆fj酷路泽,村里一辆九座丰田海狮,一辆小轿车花冠,和一辆吉普121。
总共才4辆车。
就算未来,所有村民都买车了,但是按照这规划,那村民的车都是停在自家车库里,也不会停学校或者医院去啊。
“这并不多,如果不是为陈暮村长的钱包考虑,我是想修建更多的停车楼层。”苏念之说,“学校来说,我们是要覆盖小学到高中,实际上,我建议,还包括幼儿园。那么,不算幼儿园的情况下,根据我的估算,每年附近的新生应该在300名左右。一个班50人计算,那么六个班,就需要三名语文老师,三名数学老师,体育,音乐,美术,道德与法制,自然与科学等学科老师各两名。然后辅导员两名,还有校长,副校长各一名。这就是20人。然后还要计算食堂的人员,大约3-5人。再算上初中和高中。大约老师数量在90-110人之间。”
“那我们停车场够了啊!”老村长等人一算,觉得这停车场绰绰有余啊。
“那学生的家长呢?“苏念之反问,”学生家长来接孩子,如果开车怎么办?”
“可不是都是我们的孩子吗,就在家附近,谁还会开车啊。再说了,不都没有车么!”有村民不解。
“这是眼下我们的境况。但是,时代是发展的,鹏城更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是会变的。而这栋楼一旦修好,未来再拆,可就麻烦了。那会耗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在内地,我不会提议修那么高的停车场。但是在鹏城,在这里,我觉得十层不够。”苏念之说,“最少,15层。宁可多,不可少。尤其一旦未来学生变多,多余的楼层,也能用来改教学楼。”
众多村民还是有点不能理解,但是陈暮却能理解。
“这样吧,直接修两栋49层的高楼,一南一北相呼应。”陈暮说。
49层,那么高?那岂不是鹏城第一高楼了?
苏念之却没因为陈暮同意,而喜悦,反而皱眉。
“陈暮村长,你知道修一栋49层高的楼,需要多少资金吗?”苏念之苦笑,“因为这都是我们村里的地,所以我们不需要出土地转让费,但是水泥,钢材,木材,砂石等材料,根据我的计算,大约在每平方米150-270元之间。如果49层,那就是总计245000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150元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