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对王信的安排(第2页)
这是何意?
“右路我一直留着。”太上皇终于有些愤恨,“可惜,十五年了,哪怕是块石头也被捂热,却还是如此,石头终归是石头,既然忠顺亲王回到宗人府,这右路也不要留了。”
宗人府是宗室,忠顺亲王因为是皇帝的叔叔,所以目前是宗室的领军人物。
无疑是为了给皇帝撑腰。
按照恩师所言,太上皇应该是没有废帝心思的。
太上皇年龄大了,也没有精力再培养一个皇帝出来。
别看皇帝做了许多事,当初要不是有太上皇的默许,皇帝连走出第一步的机会也没有。
又随着皇帝在军权上头插手事情变得复杂。
再加上患倭的刺激。
终于围绕倭患的军权发生了复杂的争斗。
果然如恩师所言,没人能看透太上皇的心意,张吉甫一点也看不出太上皇的想法是什么。
不过有件事,张吉甫已经确定。
太上皇要打压宗室。
这件事变得复杂了起来。
太上皇当政的时候打压勋贵,大力提拔文臣武将,前些年皇帝拉拢文臣武将,太上皇又对勋贵宽裕了很多,奈何勋贵子弟大多不成器。
还有点模样的,像神武将军冯唐这些人,太上皇挑选了一批,其中也包括王子腾。
算是结了贾府在义忠亲王上头的旧事。
前年太上皇身子骨还好,打围的时候,就点了神武将军等勋贵前往,收获了不少人心。
但也不是所有勋贵都主动靠拢太上皇。
很多年前的如林如海,又有勋贵子弟弃武从文如那贾政,这些人或明或暗的靠近皇帝,选择了长远,避开近处的漩涡。
比如王子腾。
那两年里皇帝的声威最高,太上皇已然压不住,王子腾不就是与皇帝达成了约定吗。
王子腾放弃京营。
差点就让皇帝接管了京营。 围绕着兵部与戎政尚书的改革之争,也是间接导致倭患日盛的原因之一。
所以太上皇老人家对王子腾是非常不满的。
也是因为如此,自己才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太上皇竟然早就在培养王信。
王信可是王家的子弟。甚至因为这个原因,张吉甫才有把握能把王信收入囊中。
因为随着皇帝在政治上的大败。
王子腾与皇帝的约定必然是达不成的。
四大家的衰弱也已经是眼前的事,就看各家如何挽救。
至少王家很难挽救,当初算是对太上皇的背叛,造成的威胁巨大。
离开了京城,王子腾与忠顺亲王在边地一拍即合,合谋打压永兴节度使冯胖子。
忠顺亲王支持王子腾,王子腾想要取代冯胖子对于张吉甫并不是秘密。
所以太上皇的表态很明确。
要拿掉忠顺亲王在京营的势力,也就是右路的程宏。
“估计王子腾也要回来,在地方独木难支,没有了忠顺亲王,他不是冯莫的对手,你回去后上疏一封,以兵部的名义,夸一夸王子腾。”
太上皇冷笑,“皇帝给他九省统制,朕给他再升一升,让他做九省都检点。”
张吉甫佩服的五体投地。
彻底断绝了王子腾的未来。
九省统制还有机会调任节度使,而九省都检点再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