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立志道学(第2页)
不愧是薛家的大揽总。
几年没见,原还担心人年纪大了,薛岩笑道:“所以老话有言,生意成败重在人,那王信将军懂人聚财散,财聚人散的理,人品又是相当不错,以他的年纪,就算子弟不能接替其职,这河西至少也能保有二十年。”
利益动人心。
权贵一张嘴就能独吞所有,而商人血本无归,所以人聚财散。
如果懂得大家都好,不独占大头,让商人也能有利润,生意一直做下去,财源滚滚来,这就是财聚人散。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谁又能做到呢。
如贾府是武勋立根。
子弟多少学一学拉弓射箭,军中之事才好,这又是谁不知道的理呢,连贾母也知道,还特意问过贾珍,结果那宁国府国公特意在府里留下的箭道校场,如今成为子弟们喝酒赌博的游乐场所。
所以道理是道理,现实是现实。
现实是勋贵能忍的了一时,忍不了一世,往往大多会张开血盆大口独吞所有。
薛家之所以能维持到如今的规模,除了自家原来的底子厚,本是皇商,还沾了四大家同气连枝的便宜,倒不是比别的商人更会经商。
要单论经商的本事,多少商号远强于薛家,不也是连招牌都不见了。
现在出了个王信,因缘际会,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否则扬州的商人们宁愿白送一笔钱,也不愿意实际投资运营的。
只能说天下聪明人太多了,自己能看到的财路,别人早就看到。
薛岩忍不住得意。
这些个商人的确嗅觉灵敏,眼光长远,可又如何呢,会经商的拼不过关系,关系大的又不会经商,这方面能强过薛家的倒是没几家,所以薛家还得占大头
。
商谈完了大致方向,张德辉有了底,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薛岩也有自己的事做,约见了新科进士陆仲恒,陆仲恒是扬州商人们背后的根脚,最后又到了林如海头上,还是一家人嘛,万事好商量。
薛蝌从头观到尾,跟在父亲身后。 见有了机会,终于忍不住出声问道:“父亲看重那王信,生意也谈妥,何必又多事,主动插手堂姐的婚事呢,万一得罪了贾府太太,岂不是不美。”
听到儿子的话,薛岩叹了口气。
他们做生意有多难,如果能好好让他们做生意该有多好。
“王信这样的人物,为父相信此人未来一定不得了,绝对不会只是总兵,成为勋贵也有可能,这样的人物,当然是雪中送炭,早早的绑在一起,当年荣国府太老爷不也是如此看重你大伯。”
听到父亲的话,薛蝌没有了话说。
都说薛家当年靠着贾府如何如何,可那些年里,薛家也给贾府输送了多少白的银两,最凶险的那次,牵扯到义忠老亲王之事。
同为八公的石家可是彻底衰败了下去,唯独贾府依然风光多年,难道不能说是贾府靠的他们薛家吗?
薛蝌终归是少年。
妹妹已有婚约,而且是翰林家的,再有妹妹年纪小,不过是崇拜罢了,也就没再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