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产业发展2(第2页)
荣德生摸出怀中的《植棉改良社通讯》,目光停在穆藕初关于美国棉种培育的文章上,在空白处批注:“宜购小型轧花机样机,先于无锡试验。”
此番前往无锡考察桑田,若是成果良好,便能大大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和成本。
这时苏州河荣家老宅,荣宗敬将电报收入怀中,在厢房正厅悠然自得用着早餐。
忽然笑出声感叹的说道:“德生啊,咱们不用看周作民的脸色了!五十万两,都够买下恒昌纱厂还能扩建码头!”
想着电报笺上“确定时间银行汇款”八个字力透纸背。
荣宗敬的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拨弄,心中算珠撞出清脆的响——这意味着闸北恒昌纱厂的二十万两股本无需再仰仗银行,意味着栈单抵押的五厘息条款可以作废,更意味着昨夜与德生在图纸上画了一半的汉口分厂规划,终于能填上“购地款”的空缺。
“去告诉账房,”荣宗敬的声音带着少见的轻快,“给浙江兴业银行的周先生送封信,就说恒昌的股本凑齐了。”
晨光熹微中,荣宗敬搁下细瓷碗,碗底尚余半盏未凉的鸡丝粥,银匙斜倚在青花缠枝莲纹的碟边。
他抬手用月白手帕拭了拭唇角,指节上的翡翠戒指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去把车备上。”荣宗敬话音刚落,立在屏风旁的仆人便垂手应了声“是”,青布鞋跟在砖地上磕出轻响,转瞬便消失在雕花门框里。
荣宗敬起身时顺手从衣架上取下深灰呢料长衫,往身上一披。
弄堂口的黄包车早已候着,车身的枣红漆在晨光里泛着旧色,铜制的车把和脚踏却擦得锃亮。
荣宗敬踩着脚踏上车,车夫脊梁上的补丁在蓝布衫上晃了晃,车铃“叮铃”一声划破晨静,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的颠簸。
荣宗敬在黄包车上听着报童的“申报——新闻报——”混着有轨电车的轰隆声从远处涌来。
荣宗敬隔着呢帽檐望着街角掠过的绸缎庄招牌,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表盖面的刻纹,直到电报处的招牌显出身形。
车夫刹住车时,荣宗敬已整好衣襟。
电报处的铜制弹簧门在身后“咔嗒”合拢时,荣宗敬的呢帽已摘在手中。
柜台后的张姓领班隔着半人高的木栅栏颔首,指尖早将加急电报纸笺往大理石台面推了半寸,笺头的火漆印在吊灯下泛着暗红光泽——这是专为常客备下的特殊标记。
“荣先生,还是北京的线路?”领班的算盘珠子在掌心哗啦作响,镜片后的目光扫过荣宗敬。
荣宗敬屈指叩了叩台面上混着隔壁间电报机“嘀嗒”的密语:“醇亲王府,加急。”
他从内袋取出银质烟盒,却未取烟,只将盒盖开合两次,金属轻响中领班已递过专用的红框挂号单。
电报员小吴踩着木梯从档案架取下华北地区代码簿时,荣宗敬正倚着临窗的胡桃木桌铺展笺纸。
笔尖悬在“醇亲王府”三字上方半寸。
“明日12点,德华银行汇款。”荣宗敬落笔极快。
小吴捧着电文核对地址栏,见“醇亲王府”后跟着的不是寻常商号代码,而是一串加密的五位数组。
那是直隶总督府专用的暗码前缀,喉头不自觉轻咳一声,手指在算盘上多拨了两档加急费。
柜台角落的座钟敲了九下,荣宗敬的怀表恰在此时弹出表盖。
荣宗敬看着小吴将电文卷起,走到发报机前带起耳帽,滴滴滴的发送电报秘文。
那些即将通过电波穿越七百里的文字,此刻正向北方疾驰。
荣宗敬付了银钱,转身便与仆人出了电报处。
仆人上前拦了两辆黄包车,荣宗敬登上黄包车便说道,“去德国德华银行。”
德华银行的青铜雕花大门在眼前徐徐展开,荣宗敬摘下呢帽,迈步踏入装潢华丽的大厅。
穹顶彩绘的西洋神话故事在吊灯下流转,大理石地面倒映着来往职员的身影。
主仆二人进入德华银行,便有侍应生前来接应。
“荣先生,施密特经理已在三楼会客室等候。”穿燕尾服的华籍侍应生弯腰引路。
三楼会客室的红木门推开时,会客室的胡桃木门推开时,皮革沙发的陈香裹着雪茄味扑面而来,德国经理的铜框眼镜反着光,桌上银质咖啡壶正腾起细雾。
德国经理施密特起身相迎,蓝眼睛在金丝眼镜后闪着精明的光。
荣宗敬将礼帽放在雕花椅背上,开门见山道:“施密特先生,明日正午十二点,我需要贵行北京与上海分行同步完成一笔汇款。”
他从公文包取出烫金信纸,上面工整列着两地分行的密押与账户信息,“这是醇亲王府指定的交易,分毫不能差池。”
施密特指尖划过纸面,眉头微蹙:“荣先生,跨分行协作需要总行授权,况且......”
话未说完,荣宗敬便对施密特先生说道:“您可以通过银行内部加急电告北京分行,此刻他们应该正等您的急电,何况此笔汇入款项高达50万两。”
“事成之后,申新纱厂的德国设备订单,仍由贵行代理。”
座钟滴答作响,施密特凝视着对方沉稳的眼神,忽然笑了。
他按下桌上的铜铃,唤来秘书记录细节,钢笔尖在合同纸上沙沙游走。
窗外,黄浦江的汽笛声隐约传来,荣宗敬整了整袖口,望着墙上挂着的德华银行全球分行图,想象着明日此刻,两地账房先生核对密押、调拨巨款的场景——那将是一场跨越千里的精密协作。
施密特看着一边的荣宗敬突然笑了,笔尖落下时在“协作汇款”四字下划了两道粗线。
荣宗敬起身与他握手,对方掌心的老茧擦过他的鹿皮手套,混着咖啡渍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