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动工

    “封随军管事许海为承军校尉,统领军士一部,编为建设一军。”
 




    许海是随军南下的一员,平阳县人,为人敏而好学。他原是没有参军的,但一路南下也历练出来了,是故特意擢拔。
 




    “封平定军团练张荆为平威校尉,统领军士一部,编为训管营,负责新兵训练和监管军法。”
 




    这是应有之意。
 




    “封随军总管杨言为全军文教总督,掌管全军文教一切机宜。”
 




    这是张青禾参照后世经验提出的新职位,没有适合人选,只能由杨言暂时兼任,其下辖指导、教导、辅导等文职。
 




    专门负责提升士卒的文化素养,解决士卒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问题。
 




    无调兵权和决策权。
 




    张青禾规划里,最基本的要每个百人队里,起码有一个辅导。
 




    只是人才有限,而且上岗前还需要一定的职业培训,所以短时间内没办法完全到位。
 




    事实上,三军一营都是缺额的,还需要从丰水县招收一定兵员来补足。
 




    虽说如此一来,供养有些大,但相应的,也能和丰水县百姓加深捆绑。
 




    至此,张青禾封赏结束,余下的将官事后由秦璋他们这些将领亲自提拔。恩出于上,如此才更有利于他们对军队的掌控,不需要她越俎代庖。
 




    统军将领定下,军规也制定了出来。
 




    细则由军法官于各营宣讲,张青禾主要和将士们说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
 




    没错,就是红旗飘扬的那个,不过时也没超时,放在这个时代也适用,张青禾就直接拿来用了。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所有缴获要归公!”
 




    “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
 




    张青禾念一遍,士卒们复述三遍。
 




    结束后,张青禾没有讲大道理。因为大多人当兵都是迫于无奈,家国情怀在被剥削得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说起来太过奢侈。
 




    荣誉感也是,张青禾自信可以保证他们的后勤,等他们严格遵循这些事项后,自然而然地便能体会个中意味。
 




    翌日。
 




    造田工程如火如荼展开。
 




    先是人力物力统筹,再是城乡动员,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恨不能一个人掰开两个人用,蹭吃蹭喝的郑鸿也被抓了出来干活。
 




    想吃白食,这可不行。
 




    三天后,冻土彻底化开,张青禾挖了头一铲,宣布正式开工。
 




    丰水县水道繁杂,有需要改道的,有需要填平的,有需要拓宽的,有需要挖开的等等。
 




    这第一项,便是先将这些水道理清。
 




    风雪来了又去,城外旷野杂草灌木依旧顽强,全然不似逃荒路上的枯黄萧条。
 




    一群又一群汉子无视冬日的凉寒,赤着胳膊,在指定的区域开拓。
 




    哪怕铁匠坊日夜赶工,也无法同时满足这么多人的劳作需要,因此大多数人得自带工具。
 




    木制或石制的锄头、耙子,编织的箩筐、麻绳等,还有劈砍的铁制刀具,尽管磨了又磨,还是带了过来。
 




    这些工具在张青禾看来无疑是落后的,光是看着都费劲。
 




    但汉子们使用起来却是游刃有余,前头的人用各色乱七八糟的刀具劈断杂草灌木开路,中间的人用耙子将之收拢成堆,后面的人用锄头刨根挖土,彼此间没有磨合多久便已配合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