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追凶十年,终还冤死者清白明清野史
第240章 神探缉凶(五十八)
远处的土坡上架着三台摄像机,漆黑的镜头如同深渊巨口,不仅要吞下这场表演的每个细节,更似要将马玉林的命运也一并摄入其中。围观的人群被隔在百米之外,却仍能感受到空气中紧绷的张力,低声的议论如潮水般起伏。
招待所的房间里,马玉林独自伫立窗前。窗玻璃上凝结的霜花肆意生长,蜿蜒成迷宫般的纹路,恍惚间竟与他毕生钻研的足迹重叠。
红山的轮廓在暮色中愈发深沉,宛如一道横亘在眼前的天堑。他摩挲着掌心的老茧,那是无数日夜在泥地、雪地中追踪留下的印记。
这场表演的重量压在肩头,他比谁都清楚,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的展示,更是他追踪术能否得到官方认可、能否传承推广的关键一战。
过往在乡间小路的荣耀,在城市街巷的质疑,此刻都如潮水般涌来,在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成败在此一举,他深吸一口气,哈出的白雾在窗上晕开,模糊了霜花的纹路,却坚定了眼中的光芒。
寒风裹挟着细雪如钢针般刺在脸上,盟里的大街小巷早已传得沸沸扬扬 —— 盟委书记要亲临即将举行的追踪表演。
这消息像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涟漪,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 “第二把手”“第三把手” 等各级党政领导定会接踵而至,这场表演的规格瞬间被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与此同时,从中央警校远道而来的主任,带着专业的刑侦智慧,被邀请参与设计模拟案。而 “作案” 的三名 “犯罪分子”,则由经验老到的名侦察员和训练有素的警犬训练员扮演。
表演难度呈几何倍数增长,不仅要求马玉林凭借追踪绝技找到 “犯罪分子” 藏匿的 “赃物” 和 “被害者” 的 “尸体”,更要他在五百余人的茫茫人海中,精准指认出那三个 “伪装者”。
回想起马玉林此前的表演,在锦州是从十个人中辨认 “犯罪分子”,在黄土梁子村侦破盗案时,面对的也不过七十多人。如今,人数骤增至五百,这无疑是对他追踪技艺的终极挑战,所有人都在心底暗自揣测:他真的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