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换人

 华夏情景喜剧最后的高光,应当是《武林外传》。

 虽然后来的《爱情公寓》人气和收益也非常喜人。

 但无论从表演,剧本还是立意上,《爱情公寓》都是远不及《武林外传》的。

 更何况《爱情公寓》还存在确凿的“摹仿”痕迹。

 不过即使强如《武林外传》,在华夏情景喜剧历史上,最多也就能排在第二位。

 第一必须是大神云集的传奇之作,《我爱我家》。

 王硕还是很有能力的,作为编剧的确产生了不少大神级的作品。

 《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把一二位把好后。

 那么要说国民度,那排在第三位的,必须是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家有儿女》!

 论上星最高收视率,它肯定是不如《我爱我家》。

 甚至连《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都比不过。

 毕竟这片子的定调和年龄层相对更低一些,对大龄观众的吸引力稍微弱一些。

 但就和这片子的片尾曲……“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

 这片子在年轻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中,实在是太受欢迎了!

 掌握了孩子,就掌握了未来。

 六岁看到过法拉利海报,那辆红色跃马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梦中情车。

 十岁时看到邱淑贞红衣叼牌的剧照,那位港风美人就会成为你一辈子的梦中情人。

 电视剧也一样。

 后世被津津乐道的电视剧,除了那些制作极其精良的大部头,就是如《家有儿女》,《魔幻手机》,《巴啦啦小魔仙》这些同年回忆了。

 可说起这部电视剧,宋玬玬并没有露出骄傲无比的神色,却是满脸“白云”似的苦相。

 “哎呦,小张啊,你是不知道!”

 “这片子拍的我呦!”

 “除了和他合作,就没有这么费劲过。”说着宋玬玬还Cue了下一旁满脸无辜的赵本衫。

 “你咋老说我!”本山大叔一摊手。

 “在别的剧组,自己能演好就行。”

 “这个《家有儿女》不一样,有仨小孩呢!”

 苦着脸归苦着脸,但此时宋玬玬老师的苦相是类似大家长的那种,无奈居多,还伴随着几分宠溺。

 “小紫这孩子呢,认真,但天赋不行。”

 “入戏慢。”

 “但也好在至少认真,就是得好好教。”

 张远想着,天赋这块,得看怎么说,得看和谁比。

 杨訾算是比较“惨”的。

 童星出身,第二部参与拍摄的片子,就是《孝庄秘史》,饰演小宛如。

 那时候在剧组,导演,演员们就有说这孩子天赋一般般的。

 因为剧组的童星不止她一个。

 另一个就是舒唱。

 哪家童星和唱唱一比,都得完蛋。

 货比货得扔!

 舒唱本就早熟,脑瓜也好使,又比杨訾大了几岁。

 同组后,反差就更明显了。

 到了她的第三部作品,也就是《家有儿女》。

 又遇上了张一汕这个天赋来的特别早的。

 “一山这孩子和小紫刚好相反。”宋玬玬说起他直啧嘴:“没有这么皮的了。”

 “拍第一部的时候,剧组开工一个礼拜,我就和他妈妈说。”

 “要不带孩子去瞧瞧有没有多动症吧。”

 “皮归皮,但聪明,什么事一说就明白,而且经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反应和闪光点。”

 “浩然这孩子呢,蔫不出的,可老捣乱。”

 “总爱偷吃道具,还藏剧本,藏衣服。”

 说起这三个孩子,宋玬玬如数家珍。

 其实这仨中,最早出名的反而是后世没啥大浪花的尤浩然。

 三岁半就拍了那个全国知名的“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

 六七岁时又参与了《大宅门》的拍摄,演的还是导演“本人”。

 也就是白家老号白七爷的养子,导演郭宝昌本人就是被母亲和三姨两次转卖幸运的进入了百草厅原型同仁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