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投降物资加快备(第2页)

 不过芦苇杆的坏处也是人尽皆知的,一旦他被砍下来制作箭杆,在埃及那种炎热的气候中。要不了几天就脱水干枯了,干枯意味着什么?当然是发脆。芦苇杆会变得非常容易折断,甚至你夹其他的力气大点,就直接断开了。

 除非紧要关头,否则埃及人也不乐意使用这玩意儿。

 最后还是要回到常用的箭杆材料上来,放在张巡面前的,主要就是两种,一种是柳条,一种是竹竿。

 插一句闲话,箭杆未必需要笔直。

 养由基神射手都知道的吧,要打仗了,养由基出征,他是天下第一的神射手。为了给他壮行,楚王从宗庙里取出了三支箭杆笔直的箭矢相赠,祝愿他能够大胜归来。

 瞧瞧,偌大的楚国,全国只有三支箭杆笔直的箭矢。

 当然啦,这大约也是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在,未必完全真实。但是箭矢的现状确实如此,绝大部分的箭杆都是差不多意思就得了,只要不是歪七扭八就能用。

 纯靠人力去削,削出一支笔直的箭杆,那代价太大,完全不符合战争的需求。动辄耗费箭矢百万,靠你人工削,开玩笑了就。

 现实就是直接柳条剥皮晒干,装上箭头就用。反正柳条长得大差不差的,一般打仗用用完全足够了。

 江东地方,很多城镇并没有城墙的。这和北方中原地区,自东汉末年以来,大规模修筑夯土乃至于石砌坞壁完全不同。

 五胡乱华时,北方坞壁林立,郡县都没什么人。毕竟天天打仗,打的人烟都断绝了。南方却好一些,没有长时间、大规模、高烈度的连续性战事。

 所以很多市镇,都是插柳为墙,掘壕为壑,以为防御。到现在,常州的奔牛市、横林市等人口过万的大市镇,都只有简单的木栅栏和水沟作为防御。与其说是防御,不如说是简单的隔离手段,或者说防盗手段。

 从常州到润州,除开丹阳县以外,只有一座城镇有夯土城墙,那就是吕城镇。